觀賞完『蒙娜麗莎的微笑』電影後,發現導演所要呈現給觀眾的議題有多處可繼續探究思索的空間,諸如教育的意義、女性主義、師生倫理、學校組織文化與辦學理念、課程與教學領導、藝術的定義、傳統與創新、人的天職與使命、對學校的挑戰與改造、個人生命轉折與抉擇,以及愛情、婚姻與家庭的價值等等。
本片是以1952年美國衛斯理大學為背景的感人故事,藝術史教授華生老師播放新的藝術作品時,學生並不認為那是藝術,因為思想模式已被制約,認為古典的藝術才是藝術,要欣賞藝術的主題、內涵、技巧、線條、明暗的運用等等,於是華生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挑戰學生:『藝術應該是由誰決定?』啟發創新的藝術欣賞觀點,要學生重新去思考『何謂藝術?』華生老師盡力地帶領她們去接觸新的藝術,且是用『新的視野』去觀看當代的新藝術,不評論、不分析、不動腦、不寫報告、不用有任何的心得感想,僅僅是純粹的觀看,專注的默觀藝術品,透過這樣的訓練,才能看到真相,體會真實的存在。
華生老師特別介紹梵谷的畫作給學生們欣賞,沒有任何的『人為美化』,藝術所呈現的真情是來自人的內心真實的感受,不用刻意迎合他人,能夠真正的做自己,從梵谷的自畫像中,彷彿使人看到真實的自己,沒有任何的矯情虛偽。這也就是華生老師自己內心所渴望追求的,忠於自己,做自己的主人,不需要為了取悅別人而拘泥於女性角色,非得一定要進入婚姻且相夫教子過一生。華生老師並非排斥婚姻或是否定婚姻的價值,認為即使選擇婚姻也可以追求個人的自我實現,兩者是可以兼顧的,不需要因為進入婚姻而放棄自我或失去自我,這是她所追求的人生的終極意義,也是她所要啟發學生去思考的人生的重要議題。再者,華生老師所面臨的並非只是學校的保守風氣,她所挑戰的是當代的思維模式,她要學生以全新的視野看世界。保守是指喜歡且堅持維持現狀的行為舉止與生活方式,不希望以激烈的方式改變現狀,在不同的環境下,不同的歷史階段,也會有不同的保守意涵,然而保守的本質卻是相同:傳統的都是好的,新的事物是背叛傳統,反對自由自主,難以接受新的藝術創作,注重權威的地位,缺乏彈性,僵化的思考模式。
有的人思想保守,行為卻很開放,而有的人行為保守,思想卻很開放,何者才對?連曠世奇才達文西也不願辯證,所以留下了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。當我仔細觀賞蒙娜麗莎時,看是一位女性,但又有一份男性的面貌,看起來似中性的模樣,是一種陰陽非常調和且充滿魅惑力量的微笑,告訴著我,凡事不要過份執著,一笑以置之,何需在乎外界的紛紛擾擾,忠於真實的自我,內心自會充滿一份清雅自在,就如華生老師,外表是一位高雅慧黠的溫柔女性,內在卻具有一份獨立、自主、堅強、完整、勇毅的靈性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