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

What head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teaching and leaning



『那些是校長應知的教學與學習』讀後心得
作者-Peter W Hill, Center for applied education research
University of Melbourne


摘要:
由於近年來許多研究是有關校長的教育領導,使校長所扮演的角色增多且忙碌於學校經營,而較少有時間致力於學校的教學與學習核心工作。

學校領導人三個關鍵角色:

1 領導與管理交替
2 激勵與管理成員
3 設計與系統,程序與資源

領導與管理交替
校長的首要任務是指出學校的願景方向,並帶領全校師生成功的實現願景。墨菲(1999)主張學校的重點工作是校園應用專業技術使學校進步,學校經營的核心,是校長腳踏實地以專業保證來改善學校,這需要校長有深厚的學術知識及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。簡而言之,校長是知識的管理者且看重學校的經營,亦即教學與學習,常常變化內容與持續的改善學習規則。

激勵與管理成員
許多證據顯示,因校長建構優良的學習風氣,提高學校績效與精進,而實現學生與老師的期望。校長需知道如何推動全校學習,並同時激勵教師,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增能且持續的發展與進步,學校需突破傳統並支持教師專業成長及在職進修。

設計與系統,程序與資源
校長就如學校的建築師,要檢視系統、程序和資源,善加運用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。校長需明確知道各關鍵因素以及熟悉所有的設計與配置,也能判斷是否有效率的操作。當生產不佳時,校長能負責保證重新設計所執行的工作使其繼續運作。

心得反省:

學校領導的形態依狀況不同而有改變,然而領導的精髓只有一種,即是如何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分配、調節和控制。誰能掌握它、駕馭它,誰就是最卓越的領導者。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定是不斷和自己競賽,努力提昇自我素質,吸收新知的人。「終身學習」是非常重要的,尤其是對於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而言。未來學校將會是是一個分析問題、傳播資訊的中心,學校教學活動的重點不再只是灌輸知識,而是如何教導學生收集、分析、比較、利用和評鑑資料的功夫,這將是未來教學的重點。學校領導者面對未來變革的新世代,將如何領導才能符合未來學校教育的需求,以適應時代潮流,建立學習型組織,是學校領導者應具備的領導哲學與技能。

學校是培育完整人格的處所,從事教育的領導人,要培育受教者能正確地認識自己,在學習的過程中啟發個體潛能,培養學生謀生能力,提供國家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種人才,以及延續文化傳承、提升人類尊嚴,使人類的智慧、經驗、知識得以累積,促進對人類文明的進展,使人不斷追求真理,並獲得生命的終極意義。

校長對未來學校教育的趨勢,對新時代教育重點及教學活動需重新認知。教學活動將由師生共同策劃,領導行政措施由全體教師參與協商,以協同運作方式取代上下直線指揮,建立多元化又精緻的教育學習環境。知識爆炸的時代更需要教育來啟發心智,與帶領更多的思考過程,領導人管理學校教育的重點除了傳遞知識之外,還要教育學生如何面對未知的挑戰,協助學生適應全然未知的世界。學校組織功能與角色將有所改變,學校領導人應帶動全體施教者與學習者,對學習行為重新詮釋與調整學習態度。

過去台灣的教育具有濃厚功利取向,教育竟淪為政治及企業培養人才的工具,而未全面培育具有文化素養、社會參與、獨立思考、國際視野以及對生命終極關懷的公民。

台灣面對少子化、老年化、外籍配偶及其子女增多,人口結構的改變,引發教育、產業、市場的變動。在國際競爭激烈的諸多狀況下,尤其是台灣高等教育存在著質量失衡問題,少子化將使多所高等院校轉型,現在若不處理,未來將更難收拾。

如何領導台灣教育的品質與願景,日益迫切,人才培育標竿應放在國際級的菁英架構上重新思考,要有整體觀、全系統觀的哲學思維來領導,做好面對社會環境、學校組織變革的準備。

未來學校的領導理念,勢必影響建構學校的校務發展、教學領導、行政管理、公共關係、專業發展、社區結合及家長參與等等。故全面提升學校管理的專業知能,發揮學校辦學的理念與效能,是學校領導者必需認真面對的課題。

沒有留言: